黑洞发灰会挥发——浅谈霍金的开创性研究



原文链接:Black holes aren't totally black, and other insights from Stephen Hawking's groundbreaking work

史蒂芬·霍金,英国数学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,以身残志坚的科学传奇形象和畅销全球的科普著作如《时间简史》等为公众所熟知,在学术界以探索黑洞和量子物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而闻名。超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走向“死亡”时,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,死后的“遗体”就是黑洞。恒星的遗体被自身引力压缩得非常小,引力非常大,连光都无法逃脱,因此称为黑洞。黑洞激发了全世界大众的想象。霍金细致的理论研究填补了物理学家关于黑洞知识的一些漏洞。

为什么有黑洞?

两个原因:引力和光速有限。

想象一下,你站在地球表面,以一定角度向空中发射一颗子弹。你的子弹最终会落回地面上,如果你不是向正上方开枪的话,子弹不会下落到你站的地方,而是距你一定距离的地方。假设你的枪威力巨大,打出的子弹速度非常非常快,快到一定程度,子弹飞得太远了,“错过”地面。子弹一直在下落,但一直“错过”地面,这时,子弹实际上是在绕着地球做轨道运动。如果你的枪威力更大,子弹速度更快,快到一定程度,甚至会完全脱离地球引力。这与发射火箭去往火星本质上是一样的道理。

我们继续做想象,现在想象地球的引力非常非常强,任何枪打出的子弹都逃离不了地球。好吧,那不打枪了,而是发射光。光子(组成光的小微粒)虽然没有质量,但仍然会受到引力的影响,飞行轨迹也会被引力弯曲,就像子弹的轨迹被引力弯曲一样。即使是质量最大的行星,引力也不会大到让光逃不出的程度。

但是,黑洞与行星和恒星不一样,黑洞是恒星的残余,堆积在很小的球形区域内,比如说,半径只有几公里的球形区域。想象一下,你可以站在黑洞的表面,斜向上发射光,你会看到光线弯曲,下落,错过黑洞表面。光线绕黑洞做“轨道运动”,轨道半径大致就是宇宙学家所说的史瓦西半径

因此,即使光也无法逃脱黑洞,你在黑洞上的居所(如果你能在黑洞生活的话)在远处的人看来就是漆黑一片,因此叫做黑洞。



霍金在做公众报告,传播他对宇宙学的洞察。

但不是说,霍金发现黑洞不是全黑的吗?

是的。

前面对黑洞的描述用的是经典物理学的语言,即将牛顿理论应用于光。但是物理定律其实更复杂,因为宇宙更复杂。

在经典物理学中,“真空”是指完全没有任何形式的物质或辐射,很单调乏味。但在量子物理学中,真空非常有趣,特别是在黑洞附近。真空不是空的,而是充满了粒子-反粒子对,它们是由量子涨落快速创造出来的,寿命很短,产生之后不久就相互湮灭,并将它们的能量返回给真空。

真空能产生各种种类的粒子-反粒子对,但重粒子对较罕见。光子对最容易产生,因为光子没有质量。光子必须成对地产生,这样它们相互远离的时候不会违反动量守恒定律。



黑洞发出的光跑不到史瓦西半径之外

现在又到了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了。想象一下,有光子对创生在距离黑洞中心一个史瓦西半径处,即光绕黑洞转动的轨道半径处,这里距离黑洞表面可能很远,也可能很近,取决于黑洞的质量。想象一下,光子对中一个光子向远离黑洞的方向跑,另一个光子跑向位于黑洞内的你。(顺便说一句,你很可能会被引力压垮,但让我们假设你是超人,能扛得住黑洞的引力。)


A为一对光子彼此湮灭。B表示一对光子其中之一进入黑洞,另一光子远离黑洞,由此给真空带来的能量差将由黑洞补偿。

现在问题来了:跑进黑洞的光子就跑不出来了,光子对不能湮灭,并将它们的能量返给黑洞附近的真空。但是这部分能量必须有人补偿,谁来补偿?黑洞责无旁贷。黑洞接纳了光子,并不再让其返回,黑洞必须向宇宙付出一些质量。付出多少质量?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 = mc²,付出的质量与从光子“借来的”能量正好一样,不多不少。

这就是霍金用数学得到的结果。远离黑洞视界而去的光子看起来就像黑洞发出微弱的光,这就是霍金辐射。霍金还推断,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,那么经过很长的时间后,黑洞可能会失去大量的质量,以至于它会完全消失(或者更准确地说,会被重新看到)。

黑洞会使信息永远消失吗?

不会,否则会违反物理定律。

霍金发现霍金辐射后不久,许多物理学家就开始担心这样一个问题: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并不区分过去和未来,按时间演化的物理过程,将“时间倒流”,也可以发生。霍金辐射是不是打破了物理基本定律的这个要求。

物理学的基本定律的这一要求似乎与我们的直觉相反。在地板上摔碎的西瓜永远不会神奇地重新复原。但是,像西瓜这样宏观物体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统计规律决定的。要让西瓜重新复原,需要$10^{26}$这个数量级的原子都要按时间倒流回去,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是零。但是对于单个粒子来说,这完全没有问题,向前和向后,可能性是一样的。

现在想象你把两个光子中的一个射进黑洞。两光子各有一个不同的记号,记号不影响其能量(这被称为“极化”或“偏振”)。我们将两光子分别称为“左光子”和“右光子”。不管是左光子还是右光子,穿过视界后,黑洞会发生变化(能量增加),但不管黑洞吸收的是左光子还是右光子,黑洞的变化方式都是一样的。

两种不同的历史现在却演化出一个共同的未来,且此过程不可逆:物理定律如何知道选择哪一个作为过去?吐出左光子或右光子?这违反了时间反演不变性。物理定律要求,每一个过去都必须有且仅有一个未来,每一个未来都必须有且仅有一个过去。

一些物理学家认为,霍金辐射可能带有左/右的印记,以便给外部观察者一个暗示,暗示过去是什么,但不是这样的。霍金辐射来自于黑洞周围闪烁的真空,与你投进去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。一切似乎都失去了,但下此结论为时尚早。

如前所述,霍金辐射发生的原因是真空的量子涨落,这是一个自动进行的事情,类似于普通物质自动向外辐射电磁波,这称为自发辐射(红外体温计就是通过测量人体自发辐射的红外线来确定人的体温的)。霍金辐射就是发生在黑洞附近的自发发射现象。

1917年,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证明,物质(甚至是物质附近的真空)与外来粒子之间有奇特的作用。物质附近的真空被激发,产生粒子-反粒子对,看起来就像是刚刚进来的东西的精确拷贝,准确来说是一份拷贝和一份反拷贝。真空一直在随机产生粒子–反粒子对,但受激发之后产生的粒子对完全不是随机的:它们与外来粒子完全一样。这个复制过程被称为“受激发射”效应,是所有激光器背后最基本的原理。

伴随霍金辐射,黑洞也会发生受激辐射。光子被黑洞吸收,也会激发黑洞产生一份拷贝,左光子会激发出左光子对,右光子激发出右光子对。激发出的光子对其中之一必须位于黑洞外部(这同样是动量守恒的要求),这个粒子创造出“记忆”,这样信息就得以保存:一个过去只有一个未来,时间可以倒流,物理定律是安全的。

在一次宇宙事件中,霍金死于爱因斯坦的生日,爱因斯坦的光理论——如前所述——拯救了霍金的黑洞理论。

本文已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世界科学:你离理解霍金“黑洞不黑”的理论仅差一点点想象力

标签: 爱因斯坦, 霍金, 黑洞, 受激辐射

添加新评论

captcha
请输入验证码